《中国村落》开启文化新征程 获专家称赞

  “故乡回不去,但挥不去……”著名剧作家王宏深情感慨。对于有着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华夏民族来说,村落不仅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也是触摸中国文化渊源和沧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入口。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城镇化的大趋所势,却让一个个古老村落消失在现代化的脚步匆忙下。如何拯救和复兴这些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古老村落,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

 

  5月22日,由浙江广电集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中国村落》研讨会在萧山浙江国际影视中心举行,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总政话剧团团长、剧作家王宏等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省广电局副局长王国富,浙江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吕建楚,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华宣飞,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浙江卫视党委书记陈立波,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等领导出席会议。

  吕建楚总裁首先致欢迎辞,他介绍,集团十分重视人文纪录片创制,着力构建“东西南北中”人文纪录大片带,即通过打造《东往大海》《西泠印社》《南宋》《艺术:北纬30度》《中国村落》等纪录大片,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浙江声音,弘扬优秀文化。《中国村落》是一部记录美好、记录情感、记录时代的纪录片。集团将进一步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实记录奋进新时代,更好地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随后,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针对《中国村落》展开热烈讨论。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就作品的内容特色、价值观传播尤其是乡村振兴等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更是对《中国村落》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该片是“村落文明记忆的史诗性表达”,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认为《中国村落》是新浙派纪录片的一个成功范本。

  探寻美丽乡愁,再现村落文明之魂

  《中国村落》获专家盛赞

  《中国村落》用影像语言,直观、生动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视觉世界,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举世无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中国村落》点赞。他表示,村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主体和文化记忆,《中国村落》生动表达了不同村落的特色,深刻展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同时也担任《中国村落》的创作指导,他提到纪录片不仅展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同时也以文化自觉的态度,重新审视和再造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薄娇则对《中国村落》的顺利播出表达祝贺,随后她转达了冯骥才先生对作品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传统村落是人类的第三类文化遗产,也是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行为方式都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纪录片《中国村落》是一部完整表达村落文明进化的精品。

  在研讨会现场,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高度评价了《中国村落》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美感。总政话剧团团长、剧作家王宏表示《中国村落》诉说着一个国家的来龙去脉,这片乡土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进步的方向,更像是一剂当今社会所急需的培根筑魂的良药。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吴灿认为《中国村落》令人感动,画面精美,叙事恢弘,对社会研究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则提出《中国村落》代表着“新浙派纪录片”的创作特征,探索了一种全新创作模式和美学表达。

  精品佳作记录新时代,弘扬主旋律

  《中国村落》聚焦“乡村振兴”

  《中国村落》是由浙江广电集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品,从创意到成片,花费了近三年时间。项目组前期调研所涉及的村落超过500个,筛选出拍摄的村落大约150个。总导演夏燕平表示,整个拍摄过程就是对于村落学习、理解和被感动的过程,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纪录片在村落中找到自己的“根”。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高士明表示,我们希望塑造出一个兼具乡土气息和人文山水情韵的文化的中国。《中国村落》除了呈现乡愁之外,还表达出面向时代、面向全球的生态文明观。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智海也认为,《中国村落》既是一次产学研协同创作的尝试,也是一次具有美院特色的项目制教学创新。整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一次产业化实践的机会,《中国村落》也能够融入学术界的前沿思想和技术创新,似的《中国村落》呈现出一种创新型的视听力量。

这里是广告,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