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21年前的电影,为什么现在突然红了?

  上影节热门的4K修复版《海上花》,首映之后口碑超好
  这部21年前的电影,为什么现在红了

这部21年前的电影,为什么现在突然红了?

  《海上花》剧照

  今年上影节最热门的片子是哪部?

  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侯孝贤导演的4K修复版《海上花》。

  这部片子在6月8日开票时,就是极难抢的片子之一。记者第一时间点进去,就显示“售罄”。用秒空来形容,毫不过分。当时还有80元抢到票的,转手在网上以2000元出售。

  就连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茂,也把《海上花》4K修复版放进了自己的观影片单,特意赶来观看。

  4K修复版《海上花》为什么这么红?到底好看不好看?

  什么叫“4K修复”?

  老胶片“修旧如旧”并转成数字

  很多影迷都知道,上影节众多展映单元中,有一个闭着眼睛就可以抢票的单元,那就是“4K修复”。这个单元放的都是一些经过修复的经典电影。

  那么,什么是“4K修复”呢?

  “K”指的是电影画面的分辨率,“K”越高清晰度越高。目前观众在影院所见电影99%都是2K的。除了李安还在倒腾更高K数的电影,4K电影已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电影。当然,要放还得有4K放映设备才行。

  而经典的老电影往往是胶片的,年份长了或者放映次数过多后,胶片会出现破损、老化,影响画面质量。

  而“4K修复”则犹如“修文物”,要“整旧如旧”,让老胶片上被损耗的影像,借助数字技术,尽可能恢复到最初被“捕捉”的影像。

  “4K修复”首先要把胶片数字化扫描为4K分辨率的图像,再对影片进行修复。一部“4K修复”电影的图像文件数据量大,又要进行实时处理,因此需要很先进的图像处理器才能满足需求。

  此外,在修复环节中,有一个难题是处理胶片独特的噪点,而噪点是随着亮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处理起来十分复杂。

  据悉,修复一部90min标准长度的4K影片,需要上百万人民币,花费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目前,中国仅有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电影技术厂具备4K修复技术。在国外,也有很多先进的电影4K修复公司。

  21年前的《海上花》

  连字幕都进行了修订

  这次的4K修复版《海上花》,它的原著《海上花列传》是清末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韩邦庆。

  小说主要描绘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社会层面。《海上花列传》是著名的吴语小说,用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全部用的是苏州话,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后来张爱玲曾将其翻译为国语,命名为《海上花》。

  电影《海上花》是侯孝贤1998年的作品,入围第5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电影幕后也非常强大,制片人市山尚三、编剧朱天文、摄影李屏宾、美术黄文英、剪辑廖庆松、录音杜笃之、配乐半野喜弘,都是大咖。

  6月16日,4K修复版《海上花》进行了首映。在首映式上,《海上花》制片人市山尚三、日本松竹公司制作人山本一郎以及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所总监大卫·波齐受邀上台,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大卫·波齐透露,为了精准还原当时的画面质感,他们邀请了导演侯孝贤和摄影师李屏宾亲自上阵,负责后期调色指导。

  《海上花》原来的版本,不少影迷表示演员们的南腔北调是个遗憾,刘嘉玲讲的是苏州话,而梁朝伟、伊能静和日本演员则是半吊子上海话。此次展映,上影节还邀请了上海影评人对影片中的“上海话”字幕进行了修订,确保每一句台词的地道纯正,可以说是一种弥补。

  侯孝贤导演虽未亲临现场,但为影迷们发来了寄语,“《海上花》是我21年前的片子,当时要求演员们讲上海话,是认为绝大多数观众听不懂上海话,因此能造成一种距离感,甚至于距离的美感。当时哪里想得到有一天这部片子竟然会在上海放映,所以距离的美感,不但一点没有,只怕都成了干扰。你们看就知道了,原作是苏州话,电影里讲着旧的、新的、南腔北调、临时硬学的上海话。这是《海上花》在上海放映的独特意义吧。”

  重绽传奇的上海记忆

  有望在国内院线上映

  这次的4K修复版《海上花》,日益先进的修复技术加上原来主创的参与,可以说是百分百还原。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茂,在看了4K修复版《海上花》后赞不绝口:“修复效果非常惊艳,我看到了现代技术与中国传统之美的兼容。”

这里是广告,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