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绝不能流量至上

  “上热搜”绝不能流量至上

  最近,某青年演员的婚讯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让不少网友直言“审美疲劳”。对此,《文汇报》以《“热搜”谁说了算》为题,予以“吐槽”,收获了不少认同之声。

  “上热搜”到底谁说了算?这其实不算问题,不少平台会直接给出答案——算法。根据计算,热度“到位”了,该话题自然会跻身热搜之列。但事情又没这么简单。“热度”从何而来?是否有注水?是否有买卖?此前已有报道,热搜背后,泥沙俱下,乱象丛生。“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工有序,“水军”声势浩大,大V推波助澜,让所谓的热度、流量真假难辨。

  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我们有必要厘清一些概念。首先,微博是什么?按照传播学的划分,微博属于大众传播,其内容都是信息产品。而大众传播、内容服务,都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点毋庸置疑,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其二,热搜是什么?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热搜所对应的概念大体相当于“议程设置”,也就是通过安排话题来左右、影响人们的关注点,以及关注的先后顺序。

 

  试想,当八卦信息横行无阻,当掺水的数据、虚假的点击屡禁不止,当捕风捉影、真假难辨成为常态,当某明星胖了、瘦了、出轨了等内容铺天盖地,网络空间哪有“清朗”二字可言?这一内容平台谈何社会责任?

  网络热搜是反映舆情、民意的一扇窗口,是做好价值引导、提供内容服务的一个平台,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热搜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一个底线,那就是绝不能流量至上、流量为王。对此,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监管,对“买热搜”、刷热点等乱象,强化技术监控,加大惩处力度,挤掉流量泡沫。另一方面,做好议程设置,让庸俗媚俗、毫无营养的信息没有舞台,把“热搜”还给真正的热点新闻,还给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里是广告,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