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文:综艺路上的文化探险

  关正文:综艺路上的文化探险

  王国强

  把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搬进中国网络综艺的导演关正文,远不像他的节目《见字如面》或者《一本好书》那样富有诗意。有人管他叫“绝对的幕后者”。他躲在幕后,想方设法把那些年代久远、门槛高深的文化经典,变成年轻人手机屏幕上“好玩儿的东西”。

  前不久的午后,当笔者走进南五环外一座形同图书馆的公司时,关正文刚从“游戏房”出来,晃悠着手机炫耀说“真好玩儿”——他在那儿模拟了一把新节目里的新游戏。这档新节目又是一场和文学有关的探险,关正文准备把猜词这个古老的文字游戏移植到网络时代——显然,2014年火遍全国的电视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并没有让他尽兴。

 

  谈起舞台设计,他希望是一块能让观众既看到大屏幕又看到玩家手机屏幕的“超级大屏幕”,玩家们能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64格成语猜词游戏。不过,想要实现他的舞台构想并不容易,事实上,没几个人能明白他想要的“节目形态”到底是啥模样儿,有时候连关正文自己也说不清他到底想要何种节目形态。一个不容置喙的事实是,从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电视机前的大人小孩既抓狂又入迷,短短五六年,关正文把成语、信件、书籍这些习以为常的知识载体,变成了综艺节目里会说话的“精灵”。

  1 哪里会有比毛姆更牛的编剧

  离开了“用摇臂还是蜘蛛”“要过肩还是大全景”这些让人一头雾水的讨论,回到办公室的关正文陡然就安静了下来。

  他管同事要了一杯咖啡。这座号称办公楼的场所,除了一排一排的书架、一块贴满了花花绿绿便签的白板、藏在不知何处的“游戏房”,竟然还有咖啡机。

  关正文很享受这里的时光,他用慵懒的“葛优瘫”来表达这种感触。“现在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他缓缓地说,改编毛姆,改编马尔克斯,改编刘慈欣,改编阿来,这些都让他战战兢兢。和以往接受采访时一样,关正文再一次强调,《一本好书》的成功,主要因为“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让关正文战战兢兢的网综节目《一本好书》,今年年初在腾讯视频播完了第一季的最后一集,12集节目俘获了数亿观众的注意力。让关正文“心里很暖”的是,占据去年“双11”电商图书销售榜单前6名的图书,《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人类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查令十字街84号》,恰是《一本好书》前6集的主题。

  “节目平均观看量是四千万,只要能带来5%的真实购买,对原有图书的阅读就是几倍的概念,而之前那个阅读量可是积累了好几十年的,这个让我心里特别暖。”关正文解释说,广告赞助之外,节目和卖书没有瓜葛,但看到经典著作再度火了起来,甚至比节目热播更让人开心。

  被关正文描述为“经典图书试衣间”的《一本好书》,是一档富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综艺节目。节目里,英国小说巨子毛姆和他笔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在巴黎那个破烂的小酒馆里争辩得唾沫横飞;一头白发的万历从墓棺里站了起来,控诉自己40多年皇帝生涯究竟有多憋屈;暮年女作家海莲·汉芙看到30岁的自己,正在盼着大洋彼岸寄来《亨特散文集》。

  这档节目在挑剔的豆瓣获得了9.2的高分,成了不少网友“最近唯一没有快进的网综”。

  《一本好书》毫无疑问是关正文目前为止最难的一次探险。从念头萌生到开始动手,前前后后耗去他四五年的光阴。“一开始我们就拒绝了专家荐书这种形式,我们想和观众平起平坐一起试读经典,但书太厚,节目盛不下,卡在了那里。”

  经过了难以言说的“纠结”反复,关正文决定把舞台剧和蒙太奇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表现方式熔于一炉。在《一本好书》里,关正文搭起了宏大的戏剧舞台,同时又以变戏法儿一样的“节目形态”诱发了接踵而至的错位。首先是,既要符合传播规律又要严格尊重原著的要求,喝退了一拨又一拨专业编剧——没有哪位编剧能习惯让主人公在角色表演和故事讲述人之间来回跳跃。

  最后,经典改编这个坑,关正文只能自己动手去填。

  舞台表演重肢体,但夸张的肢体语言用影像呈现出来会显得做作。影视演员擅长微表情,微表情放在空旷的舞台上又很容易被观众忽略。《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黄维德、《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潘虹,都为此感到困惑。后来,关正文说,他需要一种介于舞台和影视表演不同分寸的“中间状态”。让他感动的是,每一位演员在收到这份含混不清的指令后,几乎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那种状态。

这里是广告,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