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 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 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右相林九郎(原型李林甫)代圣上执政,与太子李亨、靖安司李必互相制衡,暗中观察和阻挠李必、张小敬查案,但在发现宦官郭利仕(原型高力士)冒着政治风险保护张小敬后,他迅速改变计划,帮助李必、张小敬查案。这个细节如点睛之笔,把林九郎复杂的一面展现出来。

  在过去有关李林甫的影视剧中,李林甫被塑造成十分脸谱化的奸臣,口蜜腹剑,嫉贤妒能,导致了大唐的衰败。但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这个人物大事不虚的一面被表现了出来,他虽然玩弄权术,为人狠毒,但洞察局势,能够在大局危急时暂时放下斗争,协助政敌破案,仅仅这一个小细节,就让他的形象活了起来,也让观众信服这个人物,毕竟,李林甫能在盛唐担任宰相十余载,让安禄山畏之如虎,仅仅靠阿谀奉承是断断不可能的。他私德有亏,但在治国理政很有一套,《长安十二时辰》对他的还原非常合理。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林九郎的缜密心思。时值上元佳节,圣人(玄宗李隆基)要在宫内宴请严真人(实际上就是杨贵妃),林九郎听眼线说宫中早有流言,暗指郭利仕私卖宫中金器,就命人把招待严真人的金器换成残缺破旧之物。

  林九郎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他在利用皇帝的心理来打击政敌。彼时玄宗倦政,宠爱杨贵妃,郭利仕担心大权旁落,规劝玄宗:“若将天下权柄授予他人,那皇帝安危堪忧。”可转眼之间,玄宗就看到残破的茶杯摆在自己宠妃的台前,而负责此事的正是郭利仕,二人之间摇摇欲坠的信任,必定由此动摇,任凭几十年主仆情,也不敌“三人成虎”,林九郎一个小小的茶杯,就瓦解了玄宗对郭利仕的信任,后者和太子暗中筹谋的检举林九郎计划,就此流产。

  通过人物对细节的反应,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是历史剧塑造人物常用的手法。林九郎对一两个小细节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嗅觉,这比编剧平铺直叙更高明。

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 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 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剧中,右相林九郎发表了一番“君主立宪”宣言把人物放到关系里写

  历史剧塑造人物有多种手法,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列出四类比较常见且高明的手法,来举例说明。上面说的是通过人物对细节的反应来刻画人物,另一个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是把人物放到关系里,通过关系的变化把这个人的特点和改变展现出来。

  比如历史剧《雍正王朝》里,编剧刘和平把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放到九龙夺嫡的背景里着重刻画,通过他和康熙皇帝、老十三等人的关系,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任命和处置,来深化胤禛、康熙等人的的形象。其中,“胤禛追查户部欠款”是个很好的例子。

  《雍正王朝》第三集,康熙派人追查户部欠款。户部欠款人数众多,不但有老臣达官,还有皇室宗亲,八爷胤禩之所以把差使推给四爷胤禛,就在于追查户部欠款虽是个立功的机会,却容易得罪人,且难度甚大。最终,康熙决定让四阿哥胤禛接过这个差使,胤禛希望与老十三胤祥一同办此差事。康熙不允,并说:“朕要你去做真正的孤臣。”这一个人事任命,就把康熙的果决、精明,还有胤禛在他心中的分量(能做实事,不怕碰壁)给体现出来了。

从《长安十二时辰》说起 如何把历史人物拍得有意思

历史剧《雍正王朝》剧照把人物放到对比中写

  对比也是《雍正王朝》常用的塑造手法。编剧刘和平在描绘胤禛时,通过同一件事的不同对法,来衬托胤禛和他人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胤禛和八爷党、太子的比较。以第一集的开篇为例。黄河决堤,百万生民受难,康熙在大殿上愤怒,他召集百官群王,独独两个人,迟迟不到场。剧本里特地借康熙之口重复:

  “太子呢?四阿哥呢?”

  “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为什么没来?”

  太子在御花园的假山石洞和康熙的嫔妃郑春华云雨。

  四阿哥在户部清点国库存银和可供支出。

  这是第一层对比。国事当头,太子却在和妃子胡搞。而四阿哥则不顾可能施加的处分,迅速清点国库。太子昏聩好色的形象出来了。四阿哥办事雷厉,且抓得住主要矛盾的形象也出来了。

这里是广告,联系QQ